图片2

企业IT运维解决方案

不同时期的运维重点

           在我们制造业类型的企业当中,毋庸置疑,生产制造永远是我们的核心业务,围绕着产值增长,企业发展,IT部门作为重要的一环,工作重心和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根据一些行业分析,我们大概划分了这四个阶段;在2000以前,大多企业都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,主要以网络主干设备的硬件环境建设为主,软件应用系统很少,服务质量也不高;之后到05年,开始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建设阶段,这个时候,核心网的升级,生产、办公应用系统开始建设和推广;之后进入到信息化服务阶段,很多企业开始产能提升,网络建设也开始优化结构,应用系统建设逐步深化,服务用户的理念有了提升;再到近年来,进入工业4.0时代,数字化转型时期,随着国家提出信息化促进产业变革,企业的生产设备、应用系统都与IT的关系越来越紧密,IT部门开始保障更加复杂、繁多的生产制造系统稳定运行。

       总结来说,第一个阶段 我们在解决网络“有和无”的问题,第二阶段网络业务可用,但受制于管理工具不足,还是被动救火,第三阶段,开始主动服务,打造好用的网络和系统;那么在数字化转型时期,我们IT部门为了助力智能制造,需要保障业务高可用、提效降本,为生产制造保驾护航。但在这个阶段,我们也会遇到新的问题。

重要日期总会发生下面的情况

   

       给大家讲下我们锐捷网络一个自己的故事,锐捷有98个业务系统,其中最重要的和生产、供应链、销售相关的有25个系统,而且我们的办事处全国分布。每个月的25号是销售人员的下单截止,这个日子对销售、信息资源部来说就如同紧箍咒一般难受。销售总会有这样的感受,一到频繁访问这些系统的时候,就会卡慢、甚至访问不了,信息资源部接到电话后一番排查,一般网络 流量都没什么问题,还要很长时间找到问题再处理,这时候有些销售等不住,或者影响到下单流程,就会到锐捷的对话CEO的平台上投诉,类似CRM、ERP 慢,打不开这些情况,有很多这样的投诉,也有造成销售拖累的这种反馈。领导问责信息资源部也很头痛,到底什么时候系统慢,慢在哪? 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锐捷这个规模的企业。我们从IDG、Gartner的运维报告当中也看到这样的总结:75%的IT故障都是用户先于运维部门发现的,从而遭到抱怨,而在运维工作中花在故障分析定位的时间占整个处理过程的90%,而进一步看这些故障大多是业务系统的卡慢问题;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是时候,我们的IT部门还处于被动救火的状态,在所有运维工作中,整个行业最关注故障的处理,包括效率的提升问题。

       看完了行业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客户,在18年中旬我们大概深入调研了20几家的中大型企业,他们在业务故障处理过程中也在被挑战,他们面临同样的困扰:后知后觉,在被用户投诉或者报障之后才知道业务出了问题,无法获知用户的使用反馈;问题定位期间,大部分业务报障都先甩给网络或者基础运维科室,如果经过排查不是网络问题再把问题抛给应用科室,故障分析定位时经常需要跨部门协调人员进行处理,鉴定不清楚且效率很低;第三个困扰就是故障发生之后,第一时间应该是先想办法恢复业务,然而快速恢复有时会出现隐患,比如常用的重启操作不能说做就做,欠稳妥;而重复故障,每次都花时间经验分析和处理,效率低。应对这些困扰和问题,我们的方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?

       首先是如何尽早感知故障发生,我们的方案是全面管理,感知及时;其次在出现故障时如何分析鉴定 我们会提供快速定位、鉴定明晰的解决方案,最后在故障处理过程是否规范稳妥,包括故障处置,要达到处理高效,过程稳健的效果。